知識文章

產官學研共聚 TAIFE 2025 啟動 AI Automotive產業大聯盟 布局全球

2025 / 11 / 20

全球車壇正迎來由人工智慧(AI)與低碳轉型(Low-Carbon Transition)驅動的全新浪潮。在地緣經濟變化與產業轉型的挑戰下,如何以創新科技推動智慧移動,成為全球車輛產業的關注焦點。為引領臺灣在AI智慧車電新時代搶占先機,臺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TARC)註於2025年10月1日在臺北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辦「AI Automotive產業大聯盟」宣示活動暨「2025臺灣車輛國際論壇(Taiwan Automotive International Forum and Exhibition, TAIFE)」,開啟AI驅動智慧車電發展的新篇章(詳圖1)。

圖1、合影:經濟部技術司 周崇斌 副司長、電電公會 林全能 秘書長、車聯網協會 吳盟分 理事長、車輛公會 吳進昌 副處長、TARC 王正健 主委、TARC 各單位委員


本屆論壇以「The Future of Mobility:AI & Low-Carbon」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產業領袖與專家共同探討AI如何重塑車輛產業樣貌,由台灣車輛系統整合聯盟范炘顧問,以及日本ASDO代表取締役清水真進行專題演講(詳圖2),從全球人工智慧、供應鏈重整與地緣政治衝擊等角度,解析智慧移動科技產業的國際競合機遇,並分享日本在AI技術應用上的最新發展。

圖2、日本ASDO代表取締役清水真演講汽車產業的現況與未來,以及日本AI技術發展現況


此外,車輛中心(ARTC)攜手工研院、金屬中心、資策會與中科院,邀集國內外車電領域指標專家,包括群聯電子蔡慧貞執行長特助、VicOne陸振翔亞太區資深協理、華電聯網吳榮煌董事長特助、現代汽車申承大商用部長、中油綠能所顏子翔經理、中華汽車劉坤一協理及朋程科技張鴻鈞副處長等業界代表,針對AI智慧車電技術與市場趨勢進行深入交流。透過產官學研跨域合作,臺灣企業已成為國際汽車大廠的重要合作夥伴,未來將持續推動節能電動系統與自動駕駛技術的創新應用,開拓全球市場新契機。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與TARC正式合作成立「AI Automotive產業大聯盟」(詳圖3),象徵臺灣車電產業邁入AI驅動的新時代。聯盟將以三大方向推動產業升級:

1. 群聚能量:打造完整AI Automotive供應鏈,匯聚國內關鍵企業與研發資源,形成具韌性且自主的智慧車電生態系; 

2. 開創車用AI新價值:結合臺灣在全球AI半導體供應鏈的優勢,深化智慧自駕、智慧座艙與整車應用,強化車用AI市場競爭力; 

3. 鏈結國際,共創競爭新優勢:透過核心企業帶動,與全球產業鏈深度合作,打造兆元級AI車電產業,提升臺灣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 


未來,車輛中心(ARTC)將持續扮演產業創新的推動者與技術整合的關鍵角色,透過三大方向推動AI智慧車電發展,讓智慧車電成為臺灣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驅動力。 

• 聚合科研能量:整合跨法人的研發實力,聚焦AI自駕、智慧座艙及車輛控制等核心技術,推動車電技術升級;

• 深化產研合作:以自主乘用車、電動物流車及電動巴士等平台驗證AI應用成果,展現臺灣智慧車電創新能力; 

• 強化國際接軌:結合政府資源,建構AI車輛虛擬驗證平台與運算軟硬體驗證體系,提供產業堅實技術後盾。

圖3、左起電電公會 林全能 秘書長、經濟部技術司 周崇斌 副司長、TARC 王正健 主委


※註 :8個成員組成,包括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MIRDC)、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軍通產業技術拓展中心(NCSIST)、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系統研究所(III)、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HAITEC)、鴻華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oxtronev)、及工研院(ITRI)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MSL)、材料與化工研究所(MCLI)與資通與通訊研究所(ICL)。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