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臺灣2024年電動車市場現況及發展趨勢

2025 / 02 / 13

產業發展處 邱冠慈 


臺灣自2020年起,純電動車(BEV)登記數突破1萬輛並開始顯著攀升,截至2024年底,登記數已近十萬台(96,367輛),普及率1.1%(整體小客貨登記數約840萬輛),相較2023年增加63.9%,若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登記數11,935輛相較,國內電動車市場中,純電動車占比近90%,詳如圖1;與國際趨勢相比較,近年則因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需求增加,純電動車占比約65%。   

圖1、2024年臺灣電動車登記數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局統計查詢網、中華電信公路監理領牌資料,車輛中心整理


國內純電動車市場2024年銷售3.8萬輛,年增達53.4%

2024年國內電動車市場在各大品牌積極推陳出新及國產電動小客車開始交車帶動下,純電動車領牌數達到3.8萬輛規模,成長率為53.4%,市售比相較於2023年的5%,再次向上成長超過9%,詳如圖2。在國內車廠努力下,國產電動車以較為平價的售價吸引到購車市場的矚目,LUXGEN n7主打最低百萬的售價,於2024年3月正式交車後,就繳交出整年度7,121輛的銷售成績(含11月正式交車的LR版本),此外,中華汽車的e300亦銷售595輛,2024年我國純電動車市場領牌數,有20.6%為國產品牌電動車(包含LUXGEN、CMC、MG等),相較過去9成以上皆屬進口品牌電動車款的市場狀況已明顯不同。

                                  

 圖2、2024年臺灣電動車領牌數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局統計查詢網、中華電信公路監理領牌資料,車輛中心整理 


2024年電動車銷售前三名車款為Tesla Model Y、LUXGEN n7、Tesla Model 3 

統計2024年度銷售,電動車銷售前三大品牌及占比依序為Tesla 37.4%、LUXGEN 17.4%及BMW 15.6%,詳如圖3,其中除了LUXGEN n7銷售成績亮眼以外,BMW因推出多款涵蓋不同消費群體需求的電動車型,讓銷售也突破新高;銷售前三名車型分別為Tesla Model Y的RWD、LUXGEN n7的5人座、Tesla Model 3的RWD,皆擁有優秀的續航力表現與能效測試值表現,拿下2024年年度銷售前三名的成績。

                                     

圖3、2024年臺灣領牌數排行榜與暢銷車型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局統計查詢網、中華電信公路監理領牌資料、Tesla官網、LUXGEN官網、經濟部能源局,車輛中心整理


2025年國產與進口品牌持續推出新車款搶攻臺灣市場,電動車產品線與日俱增 

今(2025)年已預告將會上市的國產純電車共有兩輛,第一輛是鴻海的原型車款Model B,定位為平價電動跨界小跑旅LUXGEN n5 (2023年註冊商標),主打年輕市場且售價預計落在百萬內,預定於2025年第二季末上市,有望成為國產價格最親民的純電小客車;第二輛為中華汽車的純電貨車 ET35 (2024年註冊商標),於2024年法說會上公開發表,規劃將在電動貨/商車產線上進行量產,為國產第一輛電動商用3.5噸貨車,預計將在今年優先提供給物流業者使用,零件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高達9成以上。   


進口品牌方面,為了搶攻消費者的軟性需求,車款引進策略有朝向較為平價且符合大眾需求的趨勢,各品牌近期預告將於2025年上市的電動車款中,多為貼近近年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平價純電 SUV,包含Toyota Urban Cruiser、Kia EV3、Hyundai Inster、Volvo EX30、Škoda Elroq等,另外也將有許多高階車款(如Maserati GranCabrio Folgore、Audi Q6 e-tron、Volvo EX90…)等預計規劃導入。   


為符合消費者使用需求與期待,國內車廠持續與時俱進,進口品牌亦積極引進新款電動車,我國電動車市場將有更多元的產品可供消費者選購,電動車銷量及市售比成長幅度,預期將會是2025年我國車市重點觀察指標。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