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電子後視鏡夜間行車後方視野判斷挑戰

2024 / 06 / 13

車輛中心 環能與車電工程處 趙偉成

相信大家在夜間開車上路時,或多或少都有被遠光燈干擾眩目而影響行車的經驗,不論是對向來車或是後方跟車,後方車輛大燈經由後視鏡產生的眩光其實都對駕駛者產生莫大困擾,造成駕駛者無法明確地判斷後方來車的車速及距離。在傳統後視鏡上通常配有夜間模式讓反射率降到4%,可以降低反射率以減少眩光。而比較高階的車款會配備自動防眩後視鏡,其原理為鏡片內部由導電玻璃、電致變色材料、金屬電極等零件組成。通電後使鏡片變色,進而降低鏡片反射的光線亮度,讓鏡片迅速自動變暗,減少眩光影響。

隨著車輛智能化和電子化的發展,電子後視鏡Camera Monitor System,縮寫為CMS,一種攝影機(車載鏡頭)和顯示器的產品組合,可以讓駕駛者看到車輛周圍及側後方狀況,也進一步提高了駕駛安全性和舒適性。對於夜間行車後方車輛頭燈產生的眩光,也可進行相應的處理(如圖1),並有國際測試規範可依循,包括ISO 16505、歐盟UN R46及國內車輛安全檢測基準 VSTD 27-1間接視野裝置規定。

 

市售產品A                                                                          市售產品B

圖1、電子後視鏡眩光處理差異

資料來源:mobil01

UN R46點光源測試項目即是為了確認後方車輛頭燈對後視鏡產生眩光的影響程度,模擬在夜間實際道路上,電子後視鏡能否清晰地識別車後250公尺處的車輛頭燈,於後視鏡(顯示器)中看到清晰的兩個點光源(點光源測試如圖2)。


圖2、點光源測試(圖示案例無法識別車輛頭燈)

CMS通過攝影機、顯示器搭配影像處理演算法(ISP)可以大幅減少眩光問題,攝影機會主動偵測後方車輛的燈光,並將其位置和強度傳送給顯示器,顯示器會根據這些資訊對影像進行局部的亮度調整,使其不會過亮或過暗,以達到平衡的效果,這是傳統後視鏡遠不能達到的。

這些創新使得電子後視鏡成為行車安全的重要保障,為了推動及協助車輛安全發展,車輛中心(ARTC)也建置完整UN R46電子後視鏡檢測能量,可提供國內外車輛產業完整的驗證測試服務。除此之外,車輛中心所具備的電子後視鏡系統驗證能量,亦可單獨針對攝影機(車載鏡頭)和顯示器系統與零組件開發使用,也能執行智慧座艙與HUD影像品質驗證,協助系統開發業者進行產品改良技術研究、建立產品設計分析與偵錯改善能力,降低開發成本及縮短驗證時間,並提昇產品競爭力。

若需進一步了解CMS檢測內容細節,歡迎聯絡車輛中心燈光實驗室主管 吳欣儒先生(電話:04-7811222、分機3114、e-mail:raywoo@artc.org.tw)、趙偉成(電話:04-7811222、分機2113、e-mail:chao@artc.org.tw)。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