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國際車廠於自動駕駛技術布局概況

2023 / 11 / 13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鈺妏

自動駕駛是一個持續進展的技術,倚靠感知、決策、控制三大系統相互配合,伴隨近年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協同訓練自駕系統,大幅加速自駕車發展,應用端也從高速公路邁向複雜度更高的城市道路,以下介紹近年國際車廠乘用車自駕系統與技術布局情形。

國際車廠陸續發表L3自駕車,L4以自動泊車系統探索商業機會

國際車廠自動駕駛技術進展如表1,Mercedes-Benz 2023年將L3自駕系統DRIVE PILOT打入美國加州和內華達州,正式跨足歐洲以外的市場,該系統整合光達、雷達、攝影機與高精地圖等技術,實現L3自動駕駛功能,適用於60km/h以下指定區域,並搭載在S-Class與EQS車款上。L4自動駕駛技術部分,為車輛在指定區域主動完成所有駕駛操作,其中Mercedes-Benz和Bosh以合作開發自動泊車系統(Automated Valet Parking, AVP)解決方案切入L4自動駕駛領域,車主只需將車輛停在指定區域,透過手機啟動系統,後續停車場的停車管理系統將接管無人車輛完成停車動作,該系統於2022年底德國斯圖加特機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成為全球首個獲准商用的L4 AVP。


圖1、Mercedes-Benz的自動泊車系統

資料來源:Mercedes-Benz官網

同樣在德國,BMW以HERE的高精地圖,成為德國首家提供高速(130km/h)自動駕駛系統的廠商,預計2024年前搭載於L3車款Series7。同時BMW也積極布局L4自動駕駛技術,BMW和Valeo在2023年宣布共同開發L4 AVP,預計提供兩大類型解決方案,即必要技術(感測器、運算單元等)安裝於車輛上,由車輛自行完成自動停車,和必要技術(感測器、AVP管理系統)安裝於停車場的基礎設施,由設施控制車輛。

韓國的Kia、Genesis也不甘示弱,於2023年推出L3高速公路巡航駕駛系統,該系統提供駕駛人在韓國高速公路80km/h下啟用,駕駛可雙手放開方向盤,但必要時駕駛人仍須介入控制車輛,後續可透過空中下載技術更新至120km/h,預計將搭載於Kia EV9、Genesis G90車款。

表1、國際車廠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現況

資料來源:拓墣,車輛中心整理

中國大陸蔚小理塑造城市自動駕駛未來,AI演算法引領技術革命

中國大陸的蔚小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積極投入複雜城市道路輔助系統的開發,透過感知系統升級和AI技術的引入,實現城市間道路交通號誌辨識、路口禮讓、城市路口轉彎等功能,例如蔚來2023年推出增強版輔助駕駛,針對攝影機感光元件、系統算力晶片進行全面升級,實現進出閘道、變換車道以及主動超車功能,運作範圍覆蓋北京城市環路、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

小鵬於2023年推出的駕駛輔助系統XNGP,採用神經網路結合光達大幅提升感知能力,達到判別交通號誌、非直行車道無圖左右轉功能,未來小鵬將挑戰2024年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運行XNGP。理想2023年結合AI演算法推動自駕系統AD Max 3.0,讓系統如同人類駕駛執行感知、決策以及規劃,並推出通勤NOA功能,由車主自行設定通勤路線,車輛透過通勤時主動累積道路特徵,最快一周內即可完成系統訓練,並提供車主在通勤路線上使用導航輔助駕駛功能。


圖2、小鵬的駕駛輔助系統

資料來源:小鵬官網

自駕系統邁入量產化,迎來自動駕駛新紀元

各國政府催生對應的法規和標準支援自駕技術發展,如德國、日本允許L3、L4車輛上路,並要求L4車輛需具備遠程操控功能;美國交由各州政府建立自駕車上路規範。在全球車廠方面,車廠陸續推出L3自駕車款、發展城市間自動駕駛系統,部分車廠投入開發L4特定區域自動泊車系統,並引入AI技術縮短自駕系統發展進程,未來,隨著全球法規和技術環境的變遷,自駕技術有望持續演進並擴大應用,形成全新的自動駕駛時代。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