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50淨零轉型下 國內電巴整車產業概況

2023 / 04 / 12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洪維廷

「淨零碳排」即儘量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全球範圍交通運輸的二氧化碳排量約占整體排放的四分之一,其中七成來自陸上交通,顯示各國想落實2050淨零碳排,推動運具電動化勢在必行。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年3月召開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記者會,說明臺灣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擬以運具電動化關鍵戰略,引導產業落實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如圖一。


圖1、臺灣2050淨零轉型關鍵戰略─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多國以電動公車為運具電動化初期目標,並加速推動電動化及市場成長,彙整各國公車電動化時程如下表:

表1、各國推動公車電動化時程(2025~2035年)

資料來源:EV Volumes、中國大陸國務院,車輛中心整理

為落實2030年公車電動化,交通部主政規劃整體配套,經濟部協助產業轉型,以先導期(2020-2022年)、推廣期(2023-2026年)、普及期(2027-2030年),協助產業逐步落實2030市區公車電動化,並引導產業升級及市場成長。


圖2、2030年公車電動化推動策略

資料來源: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說明會簡報,車輛中心整理

為推行電巴國產化,經濟部協助交通部以自主設計開發能力等三年10項國產化項目,推動電巴國產自主,目前共2家2車型符合111年國產化項目如下表。

表2、111年三年10項國產化規範的合格清單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

為落實運具電動化政策目標,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建設核定,經濟部及交通部執行智慧電動巴士DMIT計畫,其中經濟部負責電動巴士關鍵系統與整車協作,推動整車及四大關鍵系統國產化,引導產業在地生產及落實國產自主。


圖3、智慧電動巴士DMIT計畫推動目標

經濟部協助交通部推動電巴政策,促使整車廠開發電巴,並藉國產化要求,提升自主技術能量並加速國產電巴上路運行。

我國推行電巴迄今,引導產業建立國產整車自主技術及構築產業聚落,經濟部以計畫資源鼓勵產業自主能量發展,截至2023年1月,電巴掛牌數共1,220輛。各縣市掛牌數集中六都,新北市385輛位居第一,其次高雄市209輛及臺中市176輛,主要應用於市區公車。

表3、國內各縣市電巴掛牌數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車輛中心整理

電巴整車廠共創奕、華德及成運等8家,業者積極落實自主設計開發能力等三年10項國產化項目,優化動力等關鍵三電系統性能,並提升輕量化國產鋼材車架技術以實現技術升級。


圖4、國內電巴整車廠組成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車輛中心整理

近年整車廠採投資及結盟,配合自主設計開發能力及車隊管理等技術,組建整車產業能量,以成運、華德及創奕為例,迄今已獲市場實績如下表。

表4、國內電巴整車廠國內外市場實績概況

資料來源:各電巴整車廠官網,車輛中心整理

為響應經濟部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及強化在地產能,以取得示範計畫資格及新廠建置的華德及成運為例,說明在臺投資動態:

1. 華德─臺中港新廠: 華德斥資逾新臺幣30億元建置臺中港新廠,2022年第三季量產,年產能電巴整車1,700輛。新廠落實環保及導入首創智能車身骨架自動焊接系統,以智慧排程的電源管理系統及配合遠端監控中央管理平台,減少電網負擔與用電成本。


圖5、華德動能臺中港新廠

資料來源:華德動能

2. 成運─中科二林新廠: 成運斥資新臺幣25億元於中科二林興建首座結合智慧技術的工廠,擬採一條龍全車製造,預計2024年底量產,年產能電巴整車3,000輛。新廠定調綠能示範廠、強化使用環保材料並導入綠能設備,引進電機等關鍵供應鏈,期凝聚產業聚落及擴大全球布局。


圖6、成運汽車電巴實圖

資料來源:成運汽車

從示範計畫推動成果可觀察到,政府資源協助產業開發及完善環境,推動2家2車型符合三年10項國產化項目,截至2023年1月,掛牌數已成長至1,220輛,顯示已導引產業及市場成長。

國發會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交通部主政運具電動化配套,經濟部協助產業轉型,並以DMIT產創資源協助產業開發,引導產業建立國產自主能量,逐步落實2025市區電動公車35%普及目標,打造臺灣DMIT產業鏈、吸引華德及成運在臺建廠擴充全球布局,並實現2030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及2050淨零碳排目標。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