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23年CES車用座艙體驗再進化,聚焦商業化可行性

2023 / 02 / 10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林雅潔

今(2023)年元月展出的全球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主辦單位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表示今年最大展區的汽車專區為CES一大看點,相較以往酷炫科技產品,各大車廠、一階供應商(Tier1)與科技廠以使用者需求出發,聚焦於實現更敏銳的感測技術,打造技術及量產可行性更高的智慧座艙體驗,以下將概述2023年CES代表性智慧車電產品。

車廠Audi導入VR遊戲應用,後座乘客免暈又不無聊

你能想像現實世界中的行駛車輛能與虛擬遊戲連動嗎?Holoride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實現車內互動沉浸遊戲體驗。在CES 2023上Audi將VR遊戲導入車內(圖1),後座乘客可透過VR藍芽頭戴式裝置與360度燈光音效感受逼真的互動遊戲,遊戲內容會依照行車的時間及路線彈性調整,當現實世界的車輛需要右轉,乘客在虛擬遊戲中的飛船也需向右飛,如果汽車加速,飛船也須加速,更運用相關影像嵌入技術降低乘客在移動的汽車中觀看動態內容的暈車情況,讓後座乘客充分享受乘車時光。


圖1、Audi將Holoride VR遊戲導入車內

資料來源:Audi官網

車廠BMW車內無螢幕車外展現個性表情,改寫內外人車互動模式

未來人車互動不再只停留在下達指令控制,BMW正嘗試將汽車轉變為車主的智慧夥伴,BMW於CES 2023展出的i Vision Dee概念車以車頭大燈和水箱罩形成「虛擬」圖示,使車輛能夠產生不同的面部表情和情緒,例如喜悅、驚奇或同情(如影片),彷彿賦予車輛生命及感情。

此外,過去抬頭顯示器提供導航指引、時速、限速等制式化行車資訊,BMW新一代抬頭顯示器技術可制定個人化資訊,藉由儀錶板上的隱形科技(Shy Tech)感測器,使用者可設定4種不同模式的顯示內容,並直接投影在整面前擋風玻璃上,取代駕駛前座螢幕(圖2),該抬頭顯示技術預計將量產應用於2025年上市的 車款。


圖2、BMW的i Vision Dee以抬頭顯示技術取代前座螢幕

資料來源:BMW官網

一階供應商Bosch、Continental聚焦駕駛監控應用,行車安全再升級

過往駕駛監控系統多用來進行駕駛者異常行為偵測,而Tier1零件廠商Bosch和Continental目前正聚焦擴增駕駛監控功能。Bosch與軟體業者共同推出RideCare companion雲端聯網解決方案(圖3),車內外攝影機搭配一鍵SOS通報按鈕,為共享汽車及車隊服務提供透明化的監控機制;Continental推出全球首款駕駛識別顯示螢幕(圖4),螢幕內建攝影機,通過安全性測試,可進行臉部驗證實現非接觸式駕駛身分驗證功能,降低車輛遭盜竊風險,更不需任何額外設備(例如指紋),即可實現車內支付應用。


圖3、Bosch RideCare

資料來源:Bosch官網


圖4、Continental Driver Identification可安全實現支付應用

資料來源:Continental官網

科技廠Google和Apple擴大共用靈活性,開發跨系統手機數位車鑰匙

除車廠及Tier1展出亮眼產品,科技大廠也發揮資通訊優勢,推出便利性的車電新科技,如Google和Apple與車廠BMW合作,發表Android Auto新功能,支援Pixel手機使用數位車鑰匙,並且不需要特定應用程式,即可透過連結分享給 iPhone 使用者(圖5),意味著車輛配有 BMW Digital Key的BMW車主,可和親友間跨平台共享數位車鑰匙。


圖5、BMW的數位車鑰匙可在iPhone 和Android 手機間共享

資料來源:BMW官網

臺廠強化系統整合能力,發展模組化智慧車電解決方案

從CES 2023展出可觀察到,國際廠商持續透過合作,壯大車輛產業生態系,全方位布局軟硬體提供智慧車電解決方案,臺灣廠商也憑藉系統整合能力及高品質的零組件切入合作生態系,如友達與高通發表FIDM Plus一體化顯示方案(圖6),透過內建環境光感測器便可依據周遭的光源,動態分區調節顯示器亮度,改善大型面板在日光照射下亮度不足問題,並整合隱藏式鏡頭,提供臉部辨識及駕駛疲勞偵測功能,透過智慧車電解決方案,加速拓展臺廠優勢與商機。


圖6、友達FIDM Plus一體化顯示方案

資料來源:友達官網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