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全球車輛供應鏈發展布局動向與臺灣機會

2022 / 10 / 14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莊文嘉

近年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持續以及車輛產業快速往智慧電動車創新革命發展,推動車廠與供應鏈因應國際局勢與產業趨勢調整布局,重塑全球車輛供應鏈,臺灣有機會藉由車輛產業能量與科技優勢,建立全球韌性供應鏈地位。

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 影響車輛供應鏈調整布局

2018年美中開啟貿易戰,影響雙方貨品進出口成本,部分車廠與零組件廠從而另尋符合企業利益的生產區域,如Volvo於2018年將原本中國大陸生產的一款車款調整改由歐洲生產並出口美國,Nidec將銷美的車輛零組件產線調整由中國大陸轉移至墨西哥生產,預期將有更多的廠商因美中貿易戰影響調整布局,形成以美國或中國大陸為主的供應鏈體系。

隨後2020年COVID-19 疫情流行全球,各國進行封控策略引發斷鏈,促使車廠重新評估如何降低供應鏈系統性風險,如Mazda於2022年要求其在中國大陸生產零件的供應商,需同步於其他國家生產,並在日本設立庫存,分散供應鏈風險;Honda於2022年開始評估將來自中國大陸的零件供應移轉到東南亞、印度及北美等區域。

美中競推電動車政策 帶動全球供應鏈布局

電動車成為各國發展要角,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675萬輛(圖1),較前(2020)年成長超過1倍,美中競相推出電動車政策,帶動全球新興電動車整車、電池及其關鍵零組件等廠商供應鏈布局,如中國大陸制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鼓勵企業提升鋰、鎳、鈷、鉑等車用電池關鍵礦物資源開發能力及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美國於2021年推出基礎建設投資與就業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 IIJA)及2022年頒布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發展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及充電基礎設施,並透過減稅條件的制訂,將購車補助結合在地化生產規範,限制40%電池關鍵礦物須來自自由貿易夥伴及限制需在北美地區組裝整車等。


圖1、全球電動車銷售量統計

資料來源:EV-Volumes、EV-Sales,車輛中心整理

在全球電動車政策的帶動下,國際車廠也紛紛在美中建立新的電動車整車、電池及其關鍵零組件產能,如Tesla於2018年在中國大陸上海建立電動車生產基地,並在2022年達到95%零組件來自本土化供應鏈之成果;BMW於2022年在中國大陸瀋陽投資建造第三座整車生產工廠,可作為電動車生產基地;Ford與電池商SK Innovation合作於2022年在美國田納西州投資建造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在肯塔基州設立電池工廠等。另外電動車的供應鏈不同於傳統車輛,出現許多電氣化零組件及新的供應鏈合作方式(圖2)。


圖2、傳統車輛供應鏈與新興電動車供應鏈轉變差異

資料來源:KT Huang、Digitimes,車輛中心整理

國際局勢帶出供應鏈風險與彈性 臺灣有機會為全球建立一條安全的供應鏈

近年全球汽車供應鏈在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須面對地緣政治以及疫情封控斷鏈風險,供應鏈不確定性提高,而臺灣由於疫情控制得宜,地理位置非美中貿易戰範圍內,並於2018年提出投資臺灣三大政策,引導廠商回臺投資,為全球供應鏈穩定作努力。

因應電動車對於電氣化零組件的需求,加上電動車政策角力,將產生新型態的供應鏈與合作模式,臺灣具備豐沛的ICT實力、完整的車輛產業以及Tesla供貨實績等優勢,產業亦積極開發新電動車商業模式,如MIH與TADA聯盟等,配合臺灣企業擅長跨國營運的特點,且臺灣全力支持車用晶片,已與全球車輛產業建立信賴關係,這次有機會掌握此波供應鏈重塑過程,為全球車輛產業努力建立一條安全的供應鏈。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