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國際自駕車準備度評比台灣上榜 多案自駕車沙盒實驗上路運行

2020 / 12 / 16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敬典

全球專業諮詢機構KPMG針對各國對於自駕車的認知及準備度進行評比排名,發表《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準備度報告(Autonomous Vehicles Readiness Index)》,主要運用 28 種評比指標,按領域分為政策及法規、科技與創新、基礎建設和消費者接受度等四大面向評析,前三名國家為:新加坡、荷蘭與挪威。台灣首次納入評比,即獲排名13的肯定(下表)。


表. KPMG 2020自駕車準備度報告排名(前15大)資料來源:KPMG,車輛中心整理

中央與地方政府合力,推動各項政策及評估場域
我國近年政策相當支持自駕車發展,故政策法規為KPMG評比中,表現最佳的項目。目前,中央單位經濟部、交通部、科技部及內政部等,均已擬定策略著手推動,從技術研發、環境佈建及法規調適等方向切入,以下分別介紹。

技術研發
經濟部、科技部協助國內打造自主自駕小巴平台、發展自動駕駛關鍵次系統及提供「無人載具科技實證運行補助計畫」等資源,快速發展智慧車輛關鍵技術。

環境佈建
科技部2019年打造首座封閉式自駕車示範場域「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內政部滿足地方政府繪製高精度圖資需求,而交通部則協助與地方政府協調佈建自駕車所需路側設施,建構適宜道路環境。

法規調適
經濟部2018年訂定「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並成立計畫辦公室,已於2019年10月已受理實驗案申請,未來將配合政策推動發展智慧車輛產業,輔導廠商朝向智慧化邁進,進而達到車輛產業升級轉型目標。

地方政府思考當地潛在需求,進行營運路線可行性評估,來開放合適場域,運用中央政府資源支持,與法人單位及業者合作投入發展自駕車創新營運模式(圖1),力拼專屬於各縣市的自駕車公共運輸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


圖1. 中央/地方政府、法人及私部門共同投入我國自駕車發展
資料來源:KPMG,車輛中心整理

無人載具沙盒實驗申請滿周年,自駕車測試案占近九成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賦予我國產學研各界於實際場域進行無人載具科技、服務及營運模式之創新實驗機會。自受理申請以來已滿一年,截至2020/11月底,已有9案通過申請,1案為自駕船(高雄愛河自駕太陽能船)、8案為自駕車服務測試(圖2),自駕車因貼近民生交通所需,案件數最多,廠商投入熱烈。


圖2. 無人載具沙盒實驗自駕車通過申請案例(截至2020/11月底)
資料來源: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車輛中心整理

其中,在彰化彰濱工業區由勤崴國際公司與車輛中心合作的自駕車創新實驗,提供觀光區乘客接駁服務,第二階段體驗路線串聯附近台灣玻璃館、彰濱秀傳健康園區、白蘭氏健康博物館及緞帶王觀光工廠等景點(圖3)。未來,第三階段將延駛至天后宮停車場,全長約12.3公里,帶動更多鹿港觀光客至彰濱觀光工廠參觀,搶攻後疫情振興國旅商機。


註:體驗預約網址https://booking.menushop.tw/Kingway
圖3. 彰濱自駕小巴搭乘體驗路線(第二階段)
資料來源:勤崴國際

國際政策著眼高等級自駕量產車上路依據,我國加緊看齊
台灣自駕車沙盒實驗遍地開花,各城市陸續推出各具特色的創新營運服務,透過業者及法人單位持續累積測試里程,強化車輛的智駕能力,期待仿造美國加州廠商公布測試數據模式,將有助於大眾更加了解我國自駕科技的進步情形。
未來期待台灣持續在自駕車準備度上保持佳績,可望考量開放更高等級的自駕「量產」車上路法規,如2020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已通過Level 3有條件自駕上路相關規範,2021年Level 3車款全球將有實際銷售並上路啟用的可能。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