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自動駕駛車動態軌跡生成技術

2020 / 10 / 15

車輛中心 研究發展處 林俞廷

依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於2018年針對交通事故的統計報告指出,約94%的交通事故因人為駕駛因素造成(圖1)。自動駕駛車可以減少因人為疏失而產生的事故並改善交通的運行效率,其具備依循設定路徑行駛的能力,而設定路徑大致可分為依循高精地圖(High Definition Map)預先規劃的靜態路徑及可依道路情境變化的動態軌跡。大多數現存商業化運行之自動駕駛車主要依循靜態路徑行駛於遊樂園、校園等封閉場域,為使自動駕駛車具備能行駛於人車混流的道路環境,動態軌跡技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圖1. NHTSA交通事故起因統計
(資料來源:NHTSA)

自駕車動態軌跡生成技術
運動規劃器(Motion Planner)根據環境資訊(例如道路速限、障礙物資訊等)規劃可安全行駛的路徑,及分配多種車輛速度以產生安全的動態軌跡。然而現今多數的動態軌跡生成方法僅適用於規劃路徑當下的行車環境,若於自動駕駛車完成行駛該次規劃的路徑前有障礙物闖入行駛路徑即有極大的碰撞風險,有鑒於此車輛中心(ARTC)目前發展自動駕駛的動態軌跡生成模組,因應一般道路行駛可能遭遇到的突發狀況隨時生成一條新的安全軌跡進行自動駕駛。

動態軌跡生成模組主要由觸發器、目標點選擇器及軌跡產生器所組成,架構如圖2所示,當模組產生多組可能的軌跡,交由軌跡決策單元決定一條最適合的軌跡,藉由軌跡追跡控制模組使自動駕駛車行駛於規劃的路徑上。


圖2. 自動駕駛車動態軌跡生成模組架構

依據高精地圖、感測器獲得的障礙物資訊及車身動態資訊,觸發器藉由碰撞時間(Time-to-Collision)及碰撞距離(Distance-to-Collision)等參數來判斷,當障礙物闖入行駛路徑時,若符合觸發器之條件將重新規劃軌跡以應付行駛環境的變化。當接收到軌跡規劃的命令,目標點選擇器根據當下行駛環境尋找出安全合適的目標軌跡終點,圖3示意目標點可設置之安全範圍,依據障礙物的長寬定義出危險之空間,藉由蒙地卡羅演算法(Monte Carlo method)推算出鄰車道的安全距離,結合上述資訊即可定義出目標點可設置的安全空間,以確保產生的路徑不會與障礙物發生碰撞。


圖3. 目標點選擇器之安全設置範圍

軌跡產生器依據當下位置及目標點資訊,將航點位置、航向角、軌跡曲率以多項方程式表示,藉由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 method)找出軌跡終點與期望目標點最接近的路徑,最終生成多條由數個未來航點位置組成的可行路徑,如圖4之綠色路線所示,此外依據車輛動態及道路速限決定車輛的速度界線並等分出數個目標終點速度,藉由多項方程式產生出多組可行之車速軌跡,如圖5所示。

動態軌跡生成模組搭配合適的軌跡決策方法,可使自動駕駛車應付一般道路上的多數情境,例如道路上靜止障礙物、路旁暫停車輛、鄰車切入、前車急減速等(如圖6所示)。
 


6. 道路情境示意圖

圖7顯示當鄰車從過近距離切入本車前方時,動態軌跡生成模組判斷有碰撞之風險並重新規劃出較短之路徑,同步更新軌跡決策以選擇閃避切入車輛之路徑。


圖7. 鄰車切入軌跡重新規劃示意圖

圖8示意前車減速之情境,由於一車輛停止於相鄰車道,自動駕駛車僅能跟隨前車行駛,當自動駕駛車超越相鄰靜止車後前車開始進行急減速之行為,此時動態軌跡生成模組判斷有碰撞之風險,故進行軌跡重新規劃,軌跡決策單元重新選擇出進行車道變換之路徑,藉此迴避急減速之前車


圖8. 前車急減速軌跡重新規劃示意圖

由以上案例顯示ARTC發展之自駕車動態軌跡生成技術可以處理多數道路的緊急情境,大幅提升自動駕駛車之實用性及於一般人車混流道路行駛之可行性。
 

小結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自動駕駛技術逐漸融入現今的社會,然而一般道路環境複雜多變,對現有較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是較為嚴苛的挑戰,對此諸如Waymo、Mitsubishi等國際大廠已著手開發動態軌跡相關技術以加強自動駕駛車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ARTC發展之動態軌跡生成模組可使自動駕駛車相較市售運行之產品具備較佳的環境適應力,以因應多變的行車環境,更能應對處理較為緊急的情境,藉此能增強自動駕駛車的實用性同時加速其普及化,提升交通的安全及便捷性。

--
相關可移轉技術:
?自駕車輛系統整合技術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蒞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您在本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為了幫助您瞭解本網站如何蒐集、應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訊,請您閱讀下列說明:關於適用範圍

本網站為提供安全、可用與完整之資訊服務,並符合相關法令之要求,訂定本政策。 以下的政策,適用於您在本網站活動時,有關個人資料的蒐集、運用與保護,但不適用於本網站所連結之其它網站。凡經由本網站連結之其它網站,均有其專屬之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概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負任何連帶責任。當您在這些網站時,關於個人資料的保護,適用各該網站的隱私權政策。

關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與運用
一、 單純在本網站的瀏覽及檔案下載行為,本網站並不會蒐集任何有關個人的身分資料。利用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線上服務,需申請人提供個人資料時,各承辦單位會依案件辦理需要請您提供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通訊住址等個人最新、最真實之資料。如提供任何錯誤或不實資料,則本網站有權拒絕您使用本網站之服務。
二、 本網站會記錄使用者上站的IP位址、上網時間以及在網站內所瀏覽的網頁等資料,這些資料係供本網站管理網站流量和網路行為調查進行總量分析,以利於提昇本網站的服務品質,且本網站僅對全體使用者行為總和進行分析,並不會對個別使用者進行分析。
三、 本中心除公務性電子郵件回函及您所註冊訂閱的電子報外,不主動寄送任何電子郵件。若您收到偽造本網站寄送的廣告或垃圾郵件,請諒解此部分並非本網站所能控制範圍,也無法負擔任何責任。
四、 本網站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本網站絕不會任意出售、交換、或出租任何您的個人資料給其他團體、個人或私人企業。但有下列情形者除外:
1. 配合司法單位的調查。2. 配合相關職權機關依職務需要之調查或使用。3. 基於善意相信揭露為法律需要,或為維護和改進網站服務而用於管理。

關於隱私權保護之諮詢與救濟
如果您對於以上條款有任何疑問或意見,歡迎來信與我們連絡。

關於網站安全機制
一、 基於對本網站主機安全之維護,本網站已建置網路安全機制,不定期進行弱點掃描與系統漏洞修補。本網站也裝置網路記錄分析系統,對於不明企圖與入侵將被記錄,對於破壞行為或企圖進入伺服主機的異常行為,將進行呈報與攔阻,並通報警政單位。 二、 任何危害本網站資訊安全之行為人,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民事、刑事及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