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全球物流運輸需求增 廠商積極投入自駕卡車車隊測試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敬典
網購與宅經濟帶動物流運輸蓬勃發展,隨著貨運量日益增加,物流商用車、卡車司機的工時與人力配置係營業成本的重要考量,若未來卡車具自駕能力將能有效提升營運效率。Frost & Sullivan估計,2025年將有8,000輛達SAE Level 4水準的自駕卡車上路,2035年可突破154,000輛(圖1),自駕卡車潛藏龐大商機,以下簡要介紹國際自駕卡車發展案例。
圖1. 全球自駕卡車市場預測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車輛中心整理
美國具長距離郵寄、快遞需求, TuSimple橫跨三州上路測試
TuSimple是一家自駕卡車獨角獸企業(圖2),目標為達成全天氣條件下 Level 4自駕卡車商業化,其自主研發的攝影鏡頭為關鍵武器,搭配包括雷達與光達等,能使自駕卡車在惡劣天氣狀況下,辨識1千公尺遠的物體。
2019年5月美國郵政署(USPS)與自駕卡車業者TuSimple合作,USPS每年處理的郵件量占全球的47%,在兩個星期的測試期間,自駕運送範圍橫跨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德州3州,每來回一趟近3,400公里遠,費時45小時。同時TuSimple也與私營快遞業者UPS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與圖森(Tucson)間,密集進行自駕卡車測試,來運送 UPS 旗下快遞貨物,UPS更於8月宣布投資TuSimple,目前雙方合作從測試進一步提升至股東關係。
圖2. TuSimple獲UPS投資,加速自駕卡車研發與應用
資料來源:TuSimple
日本擴大卡車列隊行駛測試,軟銀導入5G通訊技術
自駕卡車若以車隊跟車方式運行,具減少風阻、穩定車速等好處。因此透過聯網及自駕技術,讓兩部以上的卡車進行鏈結,再加上後台管理遠程監控的「卡車列隊行駛(Truck Platooning)」模式應運而生。目前卡車列隊行駛發展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圖3):
1. 後車有人系統:
第一台車由駕駛人手動駕駛。後車則係由多輛手動駕駛車搭載協同式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CACC)、車道維持輔助系統(LKA)相連。藉以係輔助後車駕駛,降低長途駕駛負擔,來減少因駕駛人操作失誤造成的事故。
2. 後車無人系統:
後車無人系統的列隊行駛中,除了利用後車有人系統的車對車(V2V)通訊的CACC以外,更配備輔助用於後方監控、識別和變換車道的電子後照鏡。與後車有人系統一樣,第一台車由駕駛人手動駕駛,不同點在於,因尾隨車輛無人乘坐,故新增了第一台車駕駛員變換車道時所需的後車後方和側向資訊系統。由此,輔助第一台車駕駛人可安全地變換車道。
圖3. 卡車列隊行駛系統示意圖
資料來源:MarkLines、日本國土交通省,車輛中心整理
日本國土交通省和經濟產業省自2018年發展自駕卡車車隊,2019年6月擴大推動高速公路實車測試,測試活動將持續到2020年2月,列隊車輛係利用4輛不同日系整車廠的卡車,車間距保持在35公尺,行駛速度定在70~80公里(採後車有人系統),車長約12公尺的4輛卡車的列隊行駛總長度可達約160公尺(圖4)。2019年6月,日本業者軟銀(SoftBank)將5G車間通訊技術應用在車隊上,在新東名高速道路測試,成為世界第一個採用5G通訊的卡車列隊行駛之實際案例。
圖4. 日本國土交通省和經濟產業省卡車列隊行駛實證測試
資料來源:日本國土交通省
物流運輸商機大、場景單純,有望較早實現商業化
自駕卡車由於沒有駕駛習慣不良問題,能有效降低油耗,且外觀不像消費型車款較重視外觀設計,有利部署感測器等硬體加速發展,除了前述介紹外,Daimler、Tesla、Volvo及Waymo等國際大廠均投入自駕卡車研發。我國較少有廠商發展自駕卡車整車技術,但也已有業者具備自駕貨車車型的試運行經驗,期望發展適合我國環境的自駕物流運具。未來自駕車的物流運用可減少對人力的需求,且商業運輸有著較單純的應用場景,相信將會是較早實現商用化的自駕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