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完善配套政策支持 德國成為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

2019 / 09 / 17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鄭雅馨

深耕電動車 德國終成為歐洲之首
依據CAM汽車管理中心資料,2019年1月至6月德國共計有4.8萬輛電動車掛牌註冊,首次超越挪威(同期4.4萬輛)成為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身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指標國之一,德國早在2009年就推出「國家電動車發展計畫」(Nationalen Entwicklungsplan Elektromobilität,NEPE),致力提昇其在電動車領域的國際競爭力進而成為全球電動車主導市場,並訂下電動車保有量在2020年及2030年分別達到100萬輛和500萬輛之目標。

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除車輛生產銷售外,佈建公共基礎設施是不可或缺的,德國能源與水工業協會(German Association of Energy and Water Industries,BDEW)參考歐盟建議(電動車與充電站比例為10:1),估算德國100萬輛電動車,基礎設施網絡需設置7萬個一般充電站,以及7,000個快速充電站,才足以提供完善服務。

十年磨一劍 領牌數近年快速成長
依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German Associ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VDA)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7月,包括純電動車(BEV)、燃料電池車(FC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之德國電動車註冊車輛總數約有25.6萬輛,純電動車約占55%。電動車領牌數自2017年起快速增加(圖1),2018年較2017年成長24%,後續成長更是可期。

圖1. 自2010年至2019年7月累計新註冊之電動車數
資料來源:德國汽車工業協會

BDEW與能量程式及服務公司(Energie Codes und Services GmbH)合作建置一創新管理平台(ladesaeulenregister.de),針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提供透明的充電站資訊服務,使用者可線上搜尋週邊半徑1至100公里內(約以10公里為區間)之充電站地點,並就插頭介面、付款方式、計費方式等提供多元選擇。依據BDEW統計,截至2019年8月由能源公司、停車場營運商、超市及飯店等註冊登記約20,650個公共充電站(超過3/4由能源公司負責營運),近一年內數量成長超過50%,其中快充占整體約12%,德國公共充電站數前10大城市及充電站管理平台示意請分別請參考圖2、3。 

圖2. 公共充電站數前10大城市
資料來源:德國能源與水工業協會
 
圖3. 充電站管理平台示意
資料來源:ladesaeulenregister.de

全方位政策及資源支持 促進電動車普及
德國於2015年6月公告電動車法案(Elektromobilitätsgesetz,EmoG),明確定義電動車輛為BEV、PHEV、FCEV,其中PHEV要求CO2排放量每公里不得超過50公克,純電里程至少40公里,並於該法中授權地方政府決定如何支持當地電動車發展,例如免費停車或特殊使用權等。

為加速電動車發展,接續於2016年5月宣佈「政府電動車計畫」(Regierungsprogramm Elektromobilität)推出各項財政激勵方案,其中最被認為促使電動車註冊量顯著提升的措施即為環境補貼(Umweltbonus),規劃投入12億歐元資金,作為車價6萬歐元以下新註冊電動車之購車補助,新購BEV可補貼4,000歐元,PHEV補貼3,000歐元,補貼資金由政府和車商共同提供。另將投資3億歐元建置公用基礎設施,其中2億歐元用於快速充電,1億歐元則於一般充電。

為建立統一的收費和支付標準,於2016年3月頒布充電站條例(Ladesäulenverordnung,LSV),定義一般充電係指最大功率22kW者,超過則列為快速充電,並就技術安全和操作要求、插座標準及收費系統等進行規範。

此外,私有充電設施之設置門檻也是電動車發展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惟公寓大廈住戶或租屋者通常不易於自有停車位裝設私有充電設備,於此,德國政府於2018年1月公布電動車計畫(Elektro-Mobil)提供資金支持,且立法機構計劃修改房屋所有權法等,以便利民眾在家或工作場所充電。

小結
檢視上述電動車相關政策發展歷程可知,德國由明確車輛及設施定義做起始逐步展開,透過政府跨部門合作並邀集民間業者,以打造友善使用環境為重點業務,輔以設計適當之激勵措施,協助排除使用障礙,促進電動車普及,穩步前進成為歐洲第一大電動車市場。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