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8美、中自駕車測試報告 Waymo、Baidu表現亮眼

2019 / 04 / 17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陳敬典

自駕車廠商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竄起,技術成熟度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議題,雖然目前產業界沒有訂定廠商自駕車發展客觀的評分基準,但從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及中國大陸北京市要求廠商每年度必須提交的自駕車測試報告,可大致參考發展情形,以下簡要說明上述兩處2018年廠商自駕車測試成果。

眾星雲集加州,自駕測試里程大爆發
加州在2018年共有48家公司取得測試資格被要求提交報告,其中有28家公司共467輛車積極進行測試,提供了較完整的數據報告(表1),其餘廠商則係選擇在私人道路或其他地區發展。整體來看,2018年投入加州測試廠商數成長為2017年的兩倍,測試車輛數也同時擴大兩倍,且測試里程飆升四倍之多,累積測試已突破200萬英里,報告結果相較以往更具參考性。

表1. 2018年主要加州自駕車測試廠商報告註:DMV法規中定義了專有名詞脫離(Disengagement),來衡量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度,主要係指自駕車測試時因發生狀況,需要主動或被動由安全駕駛人工介入干預的次數。
資料來源:DMV,車輛中心整理

Waymo及GM Cruise測試數據睥睨加州群雄,Apple自駕應考初體驗
表現最亮眼的Waymo行駛里程數最高,達到了127.1萬英里,其自駕車每行駛11,154英里才有一次人工干預,這樣距離接近繞地球半圈,每千英里脫離率從0.18進步到0.09,降低了50%,同時也是報告中脫離率表現最佳的廠商。Waymo表示相較2017年自駕車已能辨識與處理更多樣化的行駛情境,包含人類駕駛一輩子可能都遇不到一次的邊緣案例(Edge Cases),隨著持續擴大測試車隊與範圍,正逐步修正解決問題(圖1)。

圖1. Waymo歷年加州自駕車測試脫離狀況
資料來源:Waymo

GM Cruise認為在市中心駕駛一分鐘,相當於在郊區環境中一個小時以上的駕駛經驗,因此GM Cruise專注於舊金山附近地形的測試,數據質量具代表性,行駛里程及脫離率均位居第二,共行駛44.8 萬英里,成長三倍之多,自駕車每5,205英里有一次人工干預,每千英里脫離率從0.8進步至0.19。

其他廠商測試數據雖與前兩大巨頭有段差距,科技業巨擘Apple首度加入即展現野心,測試里程躍居第三,但每千英里脫離率相較群雄仍有進步空間;值得關注的是獲得大量融資的新創公司Zoox表現突出,每千英里脫離率0.52位居排行第三,該公司也在去(2018)年底獲得加州首張自駕車接載服務許可執照。

中國大陸自駕勢力不可小覷,北京市首發自駕車測試報告
從DMV 的報告中可以發現,有不少中國大陸背景的自駕車公司正大放異彩,以Baidu為代表領軍,另有Pony.AI、AutoX、Roadstar.AI及WeRide(前身為JingChi)等新創勢力。

除了加州,自駕車廠商也正在中國大陸積極展開測試。北京市發布首份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18),自2018年2 月,北京累計開放4 個區域44 條道路,共計 123 公里的測試道路(圖2)。報告顯示有8家公司56輛車取得測試牌照,共安全測試行駛15.4萬公里。其中,Baidu在中國大陸處於領先位置,測試車數量占所有輛數80%,測試里程則占所有公司的91%(表二)。但北京與加州的報告有所不同,並未公開平均每次脫離的測試里程數(Miles Per Disengagement,MPI),原因在於官方認為由於車輛、路況及場景複雜度不同,在標準不一致下並不適合作橫向比較,不公開也能避免新創企業玩數字遊戲來炒作企業估值。

圖2. 北京開放自駕車上路測試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

表2 . 2018年中國大陸北京市自駕車測試廠商報告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

世界各地建構自駕車測試舞台,我國加入同場競技
美中已先後發布年度自駕車測試報告,加州更在2018年允許「完全無人駕駛」測試,即車輛無須配有安全駕駛員。我國在2018年通過了「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2019年啟動了台南沙崙「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相信透過監理沙盒精神與測試場域資源的雙箭齊發,自駕車上路測試指日可待,國內業者已躍躍欲試要與國際廠商同場競技自駕科技。
 

訂閱電子報

「填妥下列資料,即可完成訂閱電子報手續」

ARTC行動辦公室

提供同仁各項作業系統之快速連結服務

SSL VPN服務 WEB Mail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