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大眾運輸車輛無障礙設施空間 滿足特殊乘客搭乘需求
車輛中心 技術服務處 黃名懋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2017年台灣65歲以上老人人口約326.8萬人和新生兒約19.3萬人,按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預計2018年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另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資料2017年台灣身心障礙者約116.7萬;綜合上述統計資料,老人+新生兒+身心障礙者約占台灣人口將近20%,政府也在積極建立相關配套政策,其中,大眾運輸系統自是不可或缺的項目。
2008年交通部即發布「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隨著社會的變遷進步,現代化的大眾運輸系統,如台鐵、高鐵、捷運、低地板大客車等都可看到無障礙設施,以滿足老年人、嬰幼兒車及身障者搭乘需求。傳統大客車的設計為車內地板下方是放置行李的空間,乘客須經由車門到車內地板之間的階梯才能到車內的座位,這種設計對身障者或嬰幼兒車的使用極為不便,故自2010年起,台灣逐漸見到採用低地板大客車,車上設有輪椅區(圖1)及嬰幼兒車區(圖2)。
圖1. 輪椅區
(圖片來源:台北市公共運輸處)
圖2. 嬰幼兒車區
(圖片來源:mrsshilts)
輪椅區
在行駛中的低地板大客車輪椅區使用輪椅,就需考量輪椅束縛系統和輪椅使用者束縛系統是否可以在交通事故中發揮功能以保護輪椅使用者之安全;當發生碰撞事故時,輪椅束縛系統可確保輪椅依舊固定在輪椅區不會隨意移動,而輪椅使用者束縛系統可確保輪椅使用者束縛在輪椅上。
嬰幼兒車區
過去很多媽媽們都有推著嬰兒車乘坐大眾運輸系統,卻不能放心安置嬰兒車的經驗,因此,政府在2017年開始實施第一類低地板大客車至少要有一個嬰幼兒車區的規定,嬰幼兒車區域的前端要有支撐件(Support)或背擋(Backrest)(圖3),且支撐件或背擋的設計應能避免嬰幼兒車傾倒,其規格及強度應符合車輛安全基準之相關規定,避免車輛遇到交通事故時產生變形,除失去支撐功能甚至造成傷害。
圖3. 背擋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目前台灣已針對無障礙大眾運輸車輛之輪椅束縛系統、輪椅使用者束縛系統和嬰幼兒車區背擋/支撐件制定安全法規,車輛中心(ARTC)配合政府政策,已具備完整檢測能量,可提供我國汽車產業進行驗證檢測服務和因應台灣高齡社會之無障礙運輸服務所需。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內容細節(或車輛安全檢測基準六十三之一、低地板大客車規格規定測試),歡迎聯絡ARTC靜態安全課鄭有青工程師(電話:7811222分機2130、e-mail:art@artc.org.tw)。
延伸閱讀:無障礙的大眾運輸工具 低地板大客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