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7年東協主要國家汽車生產概況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郭甦寰
東協十國總人口6.3億人,是全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由於青壯人口比例高,車市即將進入高速成長期,成為國際車廠產能布局重點區域。根據ASEAN Automotive Federation統計,2017年東協汽車產量由 2007年的221.5萬輛近倍數成長至404.7萬輛,五個主要國家汽車產量數據如以下圖表所示,本文將說明東協主要國家的汽車產業發展。
圖. 東協主要國家汽車產量佔比示意
表. 東協主要國家汽車產量一覽表資料來源:ASEAN Automotive Federation
泰國為東協最大汽車製造基地,並持續拓展外銷版圖,2017年產量達198.8萬輛,內外銷比例為4:6,1噸皮卡車出口量全球居冠是明星商品。泰國政府為擴大汽車產能,啟動小型節能車生產計畫,透過免徵公司營利稅與設備免進口關稅,並對消費者提供牌照稅優惠擴大內需市場,成功吸引Nissan與Honda等九家國際車廠加入,計畫預計在2019年啟動,參與車廠承諾需於4年後,每年生產10萬輛以上之小型節能車。
第二大生產基地-印尼, 2017年產量達121.6萬輛,內外銷比例約8:2。印尼政府推出與泰國類似的Low Cost Green Car(LCGC)小型低價節能車計畫,透過免除車廠的設備及材料進口稅,並提供消費者免徵奢侈稅之優惠,吸引日本Toyota等五大車廠與中國車廠上汽通用五菱等加入,印尼政府希望小型低價節能車年產能將超過50萬輛以上。
第三大生產基地-馬來西亞,由於汽車市場已趨飽和、擁車率高,加上進口車市占率近3成,近兩年產量大幅下滑,2017年僅49.9萬輛。馬國政府為挽救岌岌可危的汽車產業,於2014年公布「新國家汽車政策」,針對電動車以及關鍵零件廠商,提供為期10年的所得稅全額減免,並對消費者提供貨物稅豁免,但該計畫目前看來成果並不明顯。
第四大生產基地-越南,汽車產業則走向邊緣化。根據「東協共同關稅」計畫,東協10國之汽車進口關稅自2018年降為零,日本車廠宣布部份車型停止在越南生產,改由泰國直接供應。2017年的汽車產量約19.5萬輛衰退17%。越南政府正設法提出獎勵措施誘使車廠在當地生產。
第五大生產基地-菲律賓,汽車產業相當弱勢,國產車僅占本國車市三成比例,因此菲律賓政府於2015年提出汽車復甦綜合戰略計畫(Comprehensive Automotive Resurgence Strategy Program),針對6年內產量達20萬輛以上的3款車型進行補貼,吸引日本三菱汽車及豐田投產,2017年汽車產能達14.1萬輛成長21%,呈現復甦跡象。
東協自由貿易區汽機車與零組件已無關稅障礙,國際車廠逐步放棄生產規模較小之市場,改由泰國廠、印尼廠直接供應,馬來西亞、越南與菲律賓汽車產業則面臨邊緣化之困境,形成大者恆大,強者越強的局面。展望未來,由於東協車市商機可期,LMC預估2022年東協主要五國汽車產量將達486.2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