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章
2017年國際車廠車輛電動化發展概況
車輛中心 產業發展處 張凱喬
電動車因節能特性已成為車輛發展趨勢,受惠於政策支持與車廠積極推出新車款等因素,銷售快速增加。今(2017)年前三季全球電動車累積銷量約65萬輛,較2016年同期成長46%,市場規模成形,吸引國際車廠積極搶進商機,規劃推出更多款新型電動車搶市,以下為2017年國際車廠車輛電動化最新發展的介紹。
Tesla正式量產Model 3,並發表電動半掛卡車
Tesla於2016年發表最新車款Model 3,以3.5萬美元的平實價格與高規格配備,首日訂單破14萬輛。時隔一年,2017年7月Model 3正式量產,標準版Model 3的續航里程約352公里,增程版的續航里程可達到496公里。
今年11月,Tesla發表電動半掛卡車,在滿載情況下,電動卡車的續航里程達約800公里,且搭配超級快充技術,充電30分鐘即可行駛約640公里。同時,搭配了半自動駕駛系統,讓車輛保持在車道內而不發生偏移,且能自動改變車道,大幅提升商用車隊的安全性。
Tesla CEO兼創辦人Elon Musk曾透露2020年將推出跨界休旅電動車,這輛跨界休旅電動車以全新的動力平台打造,將簡化車輛配線結構,降低成本與提升生產效率。此外,Tesla尚有推出第二代Roadster的計畫,加速性能將達到0-96公里僅需1.9秒,可以看出Tesla擴增電動車市場布局的野心。
圖: Tesla Model 3 / Tesla Semi-Truck
來源: Tesla
BMW採取模組化策略,2025年前推12款BEV
BMW集團於2017年法蘭克福車展中宣布將於2025年之前推出12款純電動車車型和13款PHEV車型,並強調電動車款在集團旗下所有品牌和各系列產品所占比例將不斷提高。目前BMW市售的純電動車款仍只有i3,PHEV則包含i8、225xe、330e、530e、740e及X5 xDrive40e等,距離目標尚有一段差距,目前僅知在2020年前BMW會有三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發表,而具有戰略意義的BMW X3 EV則會在 2020 年推出,官方推出電動車輛的規劃如下圖所示。
圖: BMW電動車車型策略藍圖
來源: BMW
2021年起BMW將推出兼容HEV、PHEV及BEV驅動系統的共用平台,同時共用三種規格的模組化電池,包含:30e型(中小型車)具有60 kWh電池與最大續航里程450 km的表現;40e型(中型車)具有90 kWh電池與最大續航里程550 km的表現;50e型(中大型豪華車)則具有120 kWh電池及最大續航里程700 km。
BYD站穩中國大陸龍頭寶座,續推更多款電動車
BYD於2017年前10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8.29萬輛,總銷量位列第一,覆蓋200多個城市,提前兩個月完成全年的市場目標。2018年BYD新能源車銷量目標為20萬輛,目標將全球覆蓋城市由200個擴大至400個,並規畫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帶給消費者更便利、完善的電動車充電服務。
新車型規劃方面,BYD今年於上海車展所展出的電動車陣容強大,除了全新設計的王朝概念車外,多年銷售冠軍的PHEV「唐100」和「秦100」再次亮相,此外尚有最新SUV「宋」的PHEV和BEV版本同時上市、小型SUV「元」的BEV版本發布,充分展示了BYD在燃油、插電和純電三個方向的佈局,兼顧短期PHEV趨勢與中長期的純電動發展方向。
圖: BYD王朝概念車
來源: BYD
Volkswagen投注340億歐元研發電動車輛科技,挽救品牌形象
Volkswagen 2015年爆發排氣造假醜聞,宣示全力發展電動車挽救品牌形象,於2016年官方曾發布「TOGETHER-Strategy 2025」作為未來公司發展策略,聚焦電池技術、數位化及自動駕駛作為公司技術利基,規劃於未來十年(2016-2025)發表超過30款純電動車,目標提升純電動車銷量至每年200-300萬輛間。
2017年11月宣布將於2018-2022年期間投入340億歐元在電動移動、自主駕駛、新型移動服務以及數位化等領域,2030年底以前旗下所有車款都將具備電動驅動選項,即旗下12個品牌、約300款車型都將有純電動版本,未來推出的全新電動車車型都將以MEB(Modular Electric Drive Kit)模組化車體結構技術打造。
今年法蘭克福車展上,Volkswagen展示I.D. CROZZ II概念車,其具前後兩具電動馬達,綜效馬力306匹,續航力則由83kWh鋰電池提供500公里的最大續航里程,預估2020年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圖: Volkswagen I.D. CROZZ II
來源: Volkswagen
小結
車輛電動化浪潮的實現,加上政府政策支持,國際車廠多數看好電動車市場前景,加速新型電動車開發與技術發展,車廠如Tesla、BMW與VW等皆規劃推出更多高續航平價電動車,以擴大電動車布局,使電動車性價比能滿足一般民眾,並且提升電動車充電效率、積極擴增充電站,為消費者提供更佳電動車體驗。